展覽

50年代初一場無情大火,令數萬人一夜間喪失家園,促使香港政府痛下決心,發展公營房屋(前稱徙置房屋),以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。

早年設備簡陋的徙置大廈曾被譏諷為「不人道」,卻是無數災民及露宿者安身立命之所,讓他們得以在香港這片土地上安居下來,從而各展所長,最終成就了今天的香港。

是次展覽描述半世紀前居於徙置區的基層市民的生活百態,旨在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,讓今天年輕的一代,對父輩從哪裏來、所經歷過的艱辛歲月、尤其是那份堅毅不屈的打拼精神,有多一分的認識和體會。

HMHH _ 02


新增模擬 1950、60年代香港生活場景

翻新後的地下展廳入口以「生活館概覽圖」壁畫歡迎參觀者,概括了是次展覽各大主題。模擬昔日生活場景一共分為十個主題展區,內容廣泛涵蓋戰後基層市民的日常。新增場景配以歷史資料、口述歷史、藏品、相片、影片及互動體驗,讓參觀者仿如置身舊日社區,以不同角度認識與昔日徙置區居民息息相關的 1950、60年代生活環境。

HMHH _ 03


美荷樓示範單位

展館一樓重現美荷樓50年代的居住情況及70年代之後改建工程完成後的居室。展室的陳設佈局是按照舊居民的口述歷史設計,而家具及擺設則透過文物徵集而來,由舊居民慷慨捐贈。從50年代示範單位可見,初期徙置大廈的生活環境狹窄,家具及空間設計亦相當簡陋,物資貧乏亦無私隱可言。

7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起飛,加上「十年建屋計劃」推行,各家各戶生活質素大幅提升。石硤尾和美荷樓經歷重要的變化:一些舊的徙置大廈被拆卸重建,而美荷樓則被改建。在70年代改建後的示範單位可見不同的生活用品,如電器及裝飾,單位設計及佈局顧及現代生活需要和改善了衞生情況。

HMHH _ 04 HMHH _ 05

重點展品

外牆壁畫
一踏進YHA 美荷樓青年旅舍,即使在休館時間也可看到的全新壁畫,是由年輕一代藝術家麥震東「麥東記」創作。作品色彩柔和,刻劃深水埗、石硤尾一帶逾半個世紀的變遷,亦承載不同人在不同時空與美荷樓及其所在社區的故事。

中秋月餅價目表,1957年
50、60年代購買月餅不像現在簡單直接,價錢亦不便宜。很多市民從年頭開始,每月供「月餅會」,到中秋節前夕才獲得月餅。價目表可見兩種供款類別以及其月餅種類。月餅製造商為英如茶室,店舖曾位於當時茶樓林立的深水埗南昌街。

物資證
1953年12月25日晚上約九時,一場大火吞噬石硤尾六條村,波及大量寮屋,約58,000 人一夜之間成為火災災民,流離失所。戰後初期物資本已十分短缺,因此需要一個發放物資的方式──物資配給證。這樣便能有效地分配禦寒衣物和救濟物品等物資,儘快惠及大量災民。此物資證由舊居民慷慨捐贈。


科技及互動元素豐富參觀者體驗

翻新後的展覽廳增設不同互動元素,讓參觀者可以更多元地認識昔日香港基層市民生活及美荷樓的歷史,新增項目包括:展館擴增實景模式、免費流動應用程式、藍牙信標以學習小知識、體感遊戲、聲效,以及觸屏式電子裝置。

HMHH _ 06 HMHH _ 07

美荷樓的保育活化

從保育角度來說,這座建築物的外貌和特色得以保留外,還保存了數代人的事蹟和共同回憶,並籍此建立一個溝通的平台,增加年輕一代對上一輩的認識,體會到香港賴以自豪的自強不息和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。從活化角度來說,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為美荷樓注入新的功能和元素,猶如延續了這座歷史建築物的生命,使它能再度發光發熱,繼續貢獻香港社會。

HMHH _ 08


流動應用程式

參觀者可以免費下載「美荷樓-JC文化承傳計劃」手機應用程式,下載後即可使用多個互動模式,包括擴增實境(AR)模式及其他功能,以豐富你的參觀體驗。可於Apple iOS 及Google Play 免費下載。

HMHH _ 09